2012年,省残联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创建全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试验区为抓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省残疾人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工作思路转变和工作重心调整,成为广大残疾人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康复
2012年,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为残疾人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服务。大力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建设,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
社区康复工作实现全覆盖,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1198个,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7317名。
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39个,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5618例;为10349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全年为9661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145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3659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加强聋儿康复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个,市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2个,县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23个。共对965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1253名;培养各类专业人员105人。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2012年,全省所有市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现全覆盖,对20.49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57.39%,显好率达到37.84%,社会参与率达到31.47%,肇事率0.08%;解除关锁病人146名;对1.52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
建立了2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60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
全年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100例,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全年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68个,对201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装配了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进行了术后康复训练;对7293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其中:脑瘫儿童系统康复训练210人,肢体残疾儿童社区、家庭康复590人,成年肢体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6493人。
全年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达到16个;对1019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与服务。
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止到2012年底,各市县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19个。全年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5.32万件,其中装配普及型假肢1473例,装配矫形器1352例。
二、教育
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15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8个,在校生1487人,毕业生1269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972人。高等特殊教育学院1所,2012年全省有33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三、就业
实施“城镇百万残疾人就业工程”,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就业。城镇新安排7899名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1892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131人,公益性岗位就业642人,个体及其它形式就业2831人,辅助性就业403人,全国城镇实际在业人数10.37万人;72.48万农村残疾人稳定实现就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54.31万人。
职业培训基地64个,其中残联兴办15个,本年度城镇职业培训1.22万人。
培训盲人保健按摩1008人;医疗按摩人员288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284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68个;有22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称评审。
四、社会保障
城乡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重度残疾人享受到省财政全额补贴最低缴费标准、中度或轻度残疾人享受市、县财政适当补贴缴费标准的特惠政策。逐步健全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了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及大病救助范围。
出台了《陕西省“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2012-2015年)”实施意见》。全省共有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机构78个,托养残疾人3609名;日间照料托养机构合计31个,托养残疾人1870名;本年度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1.83万人。
五、扶贫开发
出台了《关于贯彻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帮包带扶、移民搬迁、科技扶贫等多种形式,本年度扶持贫困残疾人10.08万户,扶持15.45万人,脱贫9.90万人,返贫1.26万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1.73万人次,投入培训经费729.10万元。
结对帮扶单位1402个,结对帮扶个人6934名;建立残疾人扶持基地210个,安置残疾人就业3283人,扶持带动残疾人1.23万户。
完成292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投入危房资金1,754.07万元,受益残疾人3815名。
六、宣传文化
文体生活更加活跃。采取文化周集中大规模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力推文化建设。成立省残疾人作家协会。举办省首届残疾人文学艺术精品展。省级中央媒体采用稿件227件,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数398件,电视手语新闻栏目1个,省级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1个。
地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稿件数832件,报刊专版11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7个,电视手语新闻栏目15个,建立地市级新促会3个。
在全国首家印发了《陕西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指导意见》,省级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已达到18个,举办残疾人文化周31个,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17个,成立残疾人艺术团队5个。
七、体育
在伦敦第十四届残奥会上,我省8名运动员参赛。获得3金2银1铜、两个第四名,第五、六、七、八名各一个,创参加残奥会历史最好成绩。省委、省政府发出贺电并召开了庆功表彰大会。
省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49次,参加人数4000人,残疾人体育示范点25个,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189人,残疾人体育比赛8次,参与的残疾人运动员280人次,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25个,聘任教练员12人。
地市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61次,参加人数3386人,残疾人体育示范点23个,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73人。
八、维权
残疾人事业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全面开展。新修订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正式施行。
制定或修改了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规章地市级1件;制定或修改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地市级2件;县级以上人大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20次,政协视察和专题调研14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46次,参加人数1.41万人;开展法律培训班19次,参加人数1769人。
全省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106个,办理案件452件;协助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22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27件。
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13个;无障碍建设领导协调组织29个;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市、县43个;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680户,无障碍检查21次,无障碍培训281人次,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8834人。
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1984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2.47万人次,其中集体访22批次,200人次。
九、组织建设
全面发展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在18个县(区)、102个乡(镇、街道)、1009个村(社区)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活动。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残疾人工作者进行了分类分级培训,基本形成了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残疾人组织网络,省市县乡残联实有人员已达5301人。6个地市级残联的领导班子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61个县级残联机关配备了残疾人干部。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1603个乡镇(街道)中,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1884名;28193个社区(村)中,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2.65万名。
省级以下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580个,其中盲人协会118个、聋人协会118个、肢残人协会118个、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112个、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114个。
十、服务设施建设
截止到2012年底,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66个,在建项目共计5个,筹建项目共计6个。其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总占地面积10.81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9.46 万平方米,总投资2.45亿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康复设施共计4个,在建项目共计3个,筹建项目共计6个。其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康复设施总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1.09万平方米,总投资0.20亿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托养设施共计20个,在建项目共计3个,筹建项目共计8个,其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托养设施总占地面积9.25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9.03万平方米,总投资0.85亿元。
十一、事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
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残联共有133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普遍得到重视,省级残联举办培训班1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30人次;地市级举办培训班7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62人次。
全面推进网站建设。省级残联已开通了公众服务网站,并完成了省残联门户网站的升级改版工作。11个地市级残联及杨陵区残联全部建成网站,46个县级残联网站也已开通,网站总数比去年增加16个。这为今后残联系统网站集群服务奠定了基础,残联系统网上信息服务正在逐步覆盖。各级残联共有159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省级及地市级残联开设网站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各级残联信息员达282人次。
发布 :系统管理员
分享至: